“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今年黄瓜在暴雨后的情况比以往都要好很多,得病害的黄瓜也比之前少了不少。”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的一个瓜棚前,农户们正在收获新一批黄瓜。农户们拉住来自扬州大学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感谢。这里的黄瓜几乎每年都因雨涝造成严重损失,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因即将到来的暴雨而犯愁。
2022年3月,扬州大学黄瓜科技小院落地丁集镇,瓜农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资料图)
前不久,面对即将到来的连续性降雨,丁集镇的农户们担忧不已,“我们整个镇的发展可都指着这万亩瓜棚。一大批黄瓜眼看就要收获了,这可咋办呀。”正在农户们一筹莫展时,驻扎在扬州大学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及时施以援手。
师生们首先开展雨季洪涝预防工作,他们通过发布暴雨信息,开展瓜棚排水沟疏通咨询指导,对雨涝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预防,在人力物力和沟渠疏通等方面全面布防和准备。
“大部分农户其实都有开沟降渍的意识,真正的难题是暴雨过后的施肥补肥、施药防治工作。”扬州大学教授齐晓花一边记录着数据一边介绍。
为此,团队师生通过村广播的方式细致讲解淹水后的补救措施,并到各个瓜棚,指导农民进行药物喷施。同时,他们还第一时间将得到的最新数据记录、整理并发送回实验室,以便后续对提高黄瓜耐涝性开展深入研究。
团队成员回到学校后,将在丁集镇收集到的实际数据信息和实验室的研究内容进行整合,希望以先进农业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扬州大学教授杨晓东告诉记者:“丁集镇的情况其实只是广大黄瓜种植基地,甚至是广大农村与现代技术脱节的一个缩影。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需要的不只是资源的‘硬保障’,还有科学的‘软实力’。”
据介绍,团队在黄瓜领域课题上已深耕多年。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试图找到影响黄瓜抗逆性的“密钥”。“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成功把视线聚焦于涝胁迫诱导的黄瓜不定根形成,通过生长素、乙烯和茉莉酸相关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涝胁迫下不定根的发生,进而调控黄瓜植株的耐涝性,因此,挖掘调控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将为我们培育黄瓜耐涝品种提供全新的思路。”团队成员胡莹莹表示,大家也会根据此次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带回的黄瓜样品,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进一步分析检验,以进一步提升黄瓜耐涝性。
近年来,通过科学“软实力”的加持,扬州大学黄瓜遗传育种团队选育的康秀4号和玉秀2号等多数黄瓜品种,在耐涝性方面都较常规品种具有显著的提升。早在五年前,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黄瓜团队便与丁集镇开始了合作。丁集镇有着多年黄瓜种植历史,成果丰硕,但由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原因,丁集镇的黄瓜产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低谷期。“镇子上种植黄瓜的人才越来越少,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最难的时候全镇闲置了400多个黄瓜大棚。”丁集镇党委书记吴默感慨。
为了改变现状,丁集镇抓住淮安市组建的乡村振兴智库契机,与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黄瓜团队达成合作。不久后,扬州大学与丁集镇政府、淮安恒晟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江苏淮阴科技小院落地丁集镇,每年都会有二十余位师生常驻科技小院开展调研与研发工作。
随着合作的深入,团队的许学文副教授来到丁集镇,成为这里的科技镇长,他和团队依托科技小院选育出优良的黄瓜品种“玉秀2号”,目前亩产可达万斤。作为一种适于休闲观光、采摘型栽培的优良黄瓜新品种,玉秀2号在丁集镇黄瓜基地的推广应用极大丰富了淮阴黄瓜的品种结构,特别是在水果型黄瓜新品种引进栽培中找到了一个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高度认可的口感型黄瓜新品种。作为目前采摘型品种的最佳选择,玉秀2号亩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对于科技小院未来的发展,团队负责人、扬州大学教授陈学好表示:“我们会继续深化与丁集镇的合作,共同推动淮阴黄瓜综合分析测试实验室在丁集布局建设,为淮阴黄瓜持续提质增效提供更加全面、坚实的科技支撑。”
(记者 金 凤 通讯员 朱熙扬 丁嘉仪)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标签: